但是,在使用环节的合理性同样重要,比如说,电机传动方式,传动零部件尺寸,安装方式等因素,都会导致电机出现轴承散架,严重时出现断轴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实际工况,断轴概率往往会超出预期。
(1)减小轴电压的方法。这种办法更多的体现在设计和制造过程控制环节,如防止电机定转子偏心、降低磁路不对称程度、保证定子铁芯叠片的对称性、加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监测等措施。
热试验也被称作温升试验,试验的目的在于分析和判断电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运行时,电机绕组的温升状态,当然也包括与其直接或间接关联的铁芯、轴承系统、机座、铁芯、绕线式转子集电环等零部件的温升或温度状况。
轴电流对于轴承的电腐蚀是一种加速过程,一开始表象并不很明显,后来会过渡到杂音,最后发生因为轴承运行关联件的损坏,导致轴承散架和烧毁问题,这个过程与电机的运行特性及轴电流的严重程度有关,有的时间会长一些,有的可能只有数小时。
内圈或外圈加涂层绝缘轴承采用特种喷涂工艺,在轴承的外表面喷镀优质覆膜,覆膜与基体结合力强,绝缘性能好,可避免感应电流对轴承的电蚀作用,防止电流对润滑脂和滚动体、滚道造成的损坏,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电机转轴是转子部分的核心零件,承载支撑转子铁芯,与轴承、端盖配合控制转子的轴向位置尺寸。转轴,轴承位、轴伸位和铁芯位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是加工过程控制的关键,轴承位和轴伸位一般采用磨削方式加工。
这就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润滑脂的填充量问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轴承关联零部件的设计问题,主要涉及挡油盘和轴承内外盖。
气隙不均匀度主要决定于机座止口与铁芯内圆的同心度以及机座、端盖、轴承的配合间隙;气隙不均匀度综合反映了铁心和结构件的加工质量和公差配合设计合理性。
当轴肩尺寸大于正常尺寸时,轴承外圈因轴承外盖的限位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轴承内圈则会因为轴的伸长而发生轴向位移,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轴承的滚动体位置发生偏离,与保持架非正常摩擦,出现轴承发热问题。
电机生产加工过程中,转子动平衡大多选择轴承位作为旋转基准,大规格电机转子车削,有时也选择轴承位作为旋转基准,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将轴承位作为基准,恰恰与电机运行时的基准相一致,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必须保证支撑位的光滑和相对位置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