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源于产能过剩与市场机制的搁置,大量光伏项目建成后却迎来一场失约的盛宴,光伏项目入不了网。
此次贸易战在将中国光伏企业推向悬崖边的同时,或将产生倒逼效应,逼迫国内光伏产业升级,促使国内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其业务将向上游的光伏设备和下游的光伏电站运营进行拓展。这样一来,全产业链纵向的一体化运营促进了国内光伏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此番“靴子”落地,激起一片波澜。欧盟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已经严重伤害到中欧间的双边贸易互信,对中欧经济的深层次合作也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罗斯柴尔德认为,这项科研成果使光伏发电和制氢同时进行成为可能。人们可以设计制造出相对廉价的结合有超薄氧化铁光电极的太阳能电池,这种太阳能电池完全可以采用基于硅材料或其他材料的传统产品,但能同时实现光伏发电和制氢。
记者发现,近两年光伏产业不景气,让吴建龙的资金链捉襟见肘,而质押上市公司股权成为限售期内主要融资手段之一。
破灭的不仅是天威硅业的雄心,还有四川西部的硅谷梦。据了解,除了天威硅业,四川省内乐山电力股份、川投能源等能源巨头还打造了乐电天威硅业、新光硅业等光伏企业,全部聚集在四川乐山,当地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基地及光伏产业园,聚集了数十家企业,力图打造“西部硅谷”。
这场涉及几十万中国工人饭碗、号称“高科技”的产业贸易争端背后,是当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又一个特写,值得我们深刻的反省。
虽然欧盟已确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初裁税率为11.8%,但仍然给中国光伏产业留下了回旋的余地,若8月6日前中欧就此事仍未达成合解,则此后平均税率将升至47.6%。
然而不久前下发的《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却像是对此项目的一次体检,从中暴露了不少恶疾。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外部压力在不断加大,3天后即是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初裁结果公布的日子。由此,业内对中国光伏新政的期盼也更加热切。近期,记者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光伏新政推出的时间,应当不会晚于今年6月30日,电价和补贴标准将有适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