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投资的项目一向有戏,而此次出手太阳能项目,是否能说明光伏产业还有上升空间、投资价值呢?
停产、裁员、跳槽、亏损……2012年的光伏颓势无人可挡,光伏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成为必然,而调整期的最大特点就是正确的供应链主体走向前台。
自2011年光伏产业陷入低谷之后,江浙一带的中小光伏企业纷纷倒闭,或者被吞并。眼镜大王信泰集团的胡福林上演了一幕跑路的惊险剧情,随后在国家的召唤下回来。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隔一年多后超日太阳能的倪开禄步胡福林的后尘,再一次上演了跑路闹剧,让人唏嘘不已。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光伏产业,一方面要扩大国内市场的应用。另一方面,“重组改造,调整一批”、“关停落后,淘汰一批”也应快速提上日程。
股神巴菲特斥资百亿投资光伏产业再次给光伏人注入行业复苏的希望,加上最近美股、港股、A股的光伏股走出低迷,更是让这一观点得到印证。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可能会迎来喘息的春天,而曾经的狂热“夏天”将不复存在。
虽然2012年被公认为光伏的“寒冬”,但我们还是看到全球光伏装机量仍将保持增长。回顾2012中国光伏产业,记忆虽然悲伤,但我们依旧对未来抱有希望。
欧洲光伏市场一直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出口市场,过去几年占据中国组件出口90%以上的份额。然而,2013年中国电池组件企业的产品会仅有50%出口至欧洲,另外30%的市场被中国占据,剩下的20%则属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及南非等诸多新兴市场。
如果是路人争吵,不必认真。但是对于光伏产业则不行,中国光伏人辛苦努力了十年,它涉及万亿资产,50万人的就业。为了这个产业的明天,应当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基于深信瑞能产业研究院的中国大陆光伏组件与电池出货量数据,10月组件出货量约为889MW,其中在美上市太阳能制造商出货量为394MW。10月,仅有10MW的光伏电池销往海外市场,进出口实体公司(含小型制造商)出口出货量逾200MW。
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上游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在等待政策救援的同时,企业纷纷把目光集中在下游电站市场。有业内人士担忧,在新一轮的电站抢食之下,企业会自挖深渊,重蹈组件市场的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