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产品价格上涨有三个因素,一是国内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有望在近期出台;二是下游需求回暖,特别是日本、德国的需求有所回暖,而国内停工等原因造成供应萎缩;三是因为市场有预期,认为中国商务部对产自美国、韩国及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初裁将在今年2月份出炉。
根据各公司年报的批录,从上游的多晶硅到下游的组件厂,整个光伏产业链业绩下滑已成为主基调。
天华阳光的目标则定位为:开发项目、投建项目、为项目融资、卖出项目。成功地将上游产品制造商、下游电站投资商、电站设计建造商、电站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服务商联系在一起。
2012年,由于市场迅速萎缩,我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十大光伏企业负债过千亿,行业发展形势空前严峻。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危机也可以说是机遇,顺势倒逼行业重新“洗牌”, 推动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诸多措施取暖过冬。
谈到中国光伏目前的现状,阿特斯阳光电力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认为,光伏的复苏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但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要多针对市场端,而不是个别企业,同时要重视政策的落实效率。
随着光伏产业熬过了最黑暗的日子,现在是不是重新聚焦于光伏产业优势(技术改进),及实施以技术为基础(非贸易为基础)的制约以使该产业盈利的理想时间呢?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就说明核心竞争力,中国光伏产品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就说明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闹得很欢,恰恰说明中国的竞争力。
据1月29日消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目标已进行新的调整,从之前公布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1GW,扩大到35GW。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想要打开未充分启动的国内市场,政策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但是光伏产业发展不能光靠政策带来的利好,更需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迎来产业的再次腾飞。
欧盟的双反给安徽光伏产业带来困扰,目前已有6家安徽光伏企业正式加入应诉欧盟双反的大军中。为顺利突围,安徽省也制定了三项对策:积极应诉、开拓国际新市场、瞄准国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