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来看,中国的光伏产业要力争从以下领域寻找到新的成长空间:
根据SEMI发布的《201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下称白皮书),重点为中国光伏行业提出了9点建议,涉及政策、产业标准、金融、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值得中国光伏各界人士学习借鉴。
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LED照明产业亟需调整升级,改变无序竞争、生产中低端产品、依靠国家的现象,否则将很有可能重复风电、光伏产业的老路,繁荣将成为昙花一现。
在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刘纯看来,尽管《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意见稿对许多业内人士来说是泼冷水,但从长远看其有很强的调控和指导意义,意在引导我国的光伏产业走向理性、平稳、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发展新能源的态度始终明朗,积极利用政策杠杆及其他有效手段,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将从光伏产业出发,对政府支持该产业发展新政进行解读。
上周三,曾经产能全球最大的光伏巨头尚德电力宣布,作为公司经营主体的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结局就是这样残酷真实得让人措手不及。施正荣花12年构筑的光伏梦,一觉醒来繁花落尽终成空,曾经和他一起为光伏产业欣喜疯狂的地方政府和银行,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全行业亏损和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
市场在外是中国光伏产业长期存在的最大软肋,但现在把目光都投向国内,恐怕国内也不能完全“吃”下。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表示,应该在优胜劣汰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多开辟几条新路,包括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大型电站与分步式发电并进等。
据博世日前传出的消息,该公司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活动或将于2014年初终结。
光伏龙头无锡尚德的轰然倒下,为产能严重过剩的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这对产业影响几何?光伏企业如何破解“生死劫”?作为全省首个光伏产业“创新试点”,嘉兴的光伏产业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更为健康持久的发展之路?
2012年,作为光伏龙头企业的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没有一家能够赢利,归其原因,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是一个因素,但中国光伏企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竞相杀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