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湾是全球第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地,07年台湾企业产量甚至达到545MWp,占全球12.74%。在全球光伏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特别是晶硅电池之间的贸易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台湾也有众多企业专注于非晶硅、薄膜领域,寻找突围的大方向。
就目前来看,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复苏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中国国内的市场也需要更多时间来加以培育。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也要认真评估亏损企业是否值得救,以及如何拯救。
纵览全球光伏整个大环境,下游供应商陷入困境,受世界范围内的产能过剩影响,过去六个月光伏产业制造部门停滞不前;久之不去的金融危机导致大多数国家削减国内项目资金和补贴;本地成分要求和进口关税等保护主义大行其道。
受海外多国光伏围攻,中国的光伏产业陷入绝境,在业界频出破产、裁员消息之时,光伏企业英利集团日前召开转型升级动员大会,力图绝境逢生。
据媒体报道,继欧盟在10月8日公布了光伏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后,美国商务部又在10月10日宣布对大多数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30%以上的关税。这意味中国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遭到欧美以反倾销为名的全力阻击。中国新能源产业为何难逃欧美反倾销诉讼?
超白石英砂可以用来发电,河源就利用它来制造光伏玻璃用以发电。从河源的石英砂开采加工基地,到旗滨、南玻太阳能玻璃制造,再到广东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和中晶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最后到广东国华的并网发电,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
为何媒体都说光伏企业是“躺着中枪”?其实经笔者调查,世界各国的光伏产业,目前都是拿着补贴在亏损,尽管如此,各国政府依然肯将资金投入到这个产业的发展中,原因就是光伏产业低能耗、低污染的优势十分明显,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是未来能源产业的方向之所在。
受欧洲整体市场不景气及美国“双反”政策的影响,中国光伏相关企业多面临绝境,但较晚涉入光伏产业的比亚迪低调爆发,光伏组件出货量逆市上涨。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底,该公司光伏组件出货总量已超出去年全年的一倍多。
美国“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真正打击,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因为,去年中国光伏企业总出货量中仅有百分之十几是出口到美国,即便中国产品全部退出,影响也有限。中国出口的大头在欧洲,几乎占到80%左右。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光伏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虽不算大,增长速度却有加快之势,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一倍还多。
本周光伏界最大的事情要数美国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终裁结果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经政研各界发声,表示对结果强烈不满,美国下手太狠,决议过程有失公允,此结果严重影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