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8日,中国光伏产业连遭来自美国和欧盟的两记“大棒”,全球光伏贸易战愈演愈烈已不可避免。光伏贸易战的背后是供需失衡,而需求萎缩的起因是欧债危机,现在欧洲整个光伏行业尤其是下游的电池和组件企业情况非常糟糕。
欧美相继双反一扫中国光伏外露的霸气,在中国生产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再也敲不开欧美的大门。对于国内光伏产业而言,这不啻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对于东莞光伏业而言,或许会在国内光伏产业新一轮的洗牌浪潮中受益。因为东莞选择了与其他地区迥异的发展路径,重点瞄准薄膜太阳能领域,避开了晶体硅产品,因此,也避开了国外的“双反”调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表示,国有化并非光伏脱困的理想之路。尽管存在诸多异议,东营光伏还是走上了国有化的道路,据公司宣布的所有权重组计划,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
11月8日,中国光伏产业连遭来自美国和欧盟的两记“大棒”,全球光伏贸易战愈演愈烈已不可避免。欧盟目前是中国光伏企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出货量占到中国光伏企业的70%左右。欧盟此举涉及其从中国进口的价值210亿欧元的光伏产品,并制造了全球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
自去年起,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中国光伏产业笼罩在欧美市场萎缩的阴霾中,今年更是受到“双反”调查影响,很多企业关停、倒闭,曾经以“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著称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困境。
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8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欧美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后,尽快启动国内市场被认为是拯救光伏行业的关键。随着相关政策出台后,宁波光伏企业在第一时间反应并咨询入网事宜,纷纷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国内市场。
据悉,近日国家商务部、工信部、财政部和能源局四部委,联合36家银行机构,以及光伏产业联盟和企业代表,于10月底齐聚河北保定召开沟通会,基本形成一些共识:择优扶持光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郝成就表示:“光伏产业是中国未来能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支撑中国发展的产业之一。”
党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执政党的路线和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党的决议又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现状和既有问题。所以在中国光伏经历内忧外患的同时密切关注着十八大后的政策走向。
在中国光伏内外交困之时,国家层面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光伏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节约型能源,我们必需全力以赴保证产业能健康发展下去。近期,有消息称国家商务部、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银行机构代表在河北保定召开秘密会议,开始讨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会上,各部委人士基本达成一致,对光伏企业“保大弃小”,增强竞争力。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成长本身并非错误,错误的是进入的技术标准等壁垒太低,监管太“温柔”,以至于不具备基础专业知识、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废次料的小厂大量兴起,恶化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