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将太阳能光伏生态大棚电站的模式划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根据电费收入、作物利润等,华盛绿能、保定天威、东方日升等进军光伏大棚的公司给出的结论是——6-8年收回成本。
在中国光伏产业内外交困之时,多数企业把出路押在了下游光伏电站,那么电站到底是“蛋糕”还是“剩宴”?或许我们可以从该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中找到答案。
德国太阳能龙头企业“SMA太阳能科技集团”收购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的股权激起中国光伏界的敏感神经。业内人士认为,适当的引入竞争利于产业发展,但如果类似的收购行为进一步扩张,有可能导致优秀光伏企业被国外收购,控制国内市场。
2013年1月14日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纽交所股票代码:STP)今天宣布:公司股票重获纽约证券交易所继续上市交易资格。
2012年12月13日, 一家名为SolarCity的美国太阳能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当日该股高开高走,截至收盘较发行价8美元上涨47.37%报11.79 美元,市值8.45亿美元。而此时的中国光伏巨头们正在退市警告中煎熬。SolarCity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尽管遭遇寒冬,但更多的企业仍在积极为未来布局。如潞安太阳能组织技术中心、煤化工处以及太阳能公司相关人员参加会议,集思广益;有不断创新推出新服务的:Alta设备公司推出灵活高输出军用太阳能充电垫,SolarCity为太阳能投资基金提供“备份”服务……
从深圳市发改委官方网站看到,今年第一批新能源产业专项正在组织实施中,扶持对象直指智能电网、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带动深圳新能源产业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以松下、索尼、夏普等为代表的日系电子企业持续陷入巨亏之中。据日媒报道,松下(中国)上海等离子电视组装工厂已停工。昨日,记者联系到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确认,媒体所说工厂即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目前该工厂已全面停工,并处于关闭状态。
不管有没有欧美双反,光伏产业都会步入战略调整期,只不过有了双反,行业进入调整期的节奏加快了,这是光伏产业的宿命,原因就是供应链主体的错位:组件制造企业代替系统集成商成了产业供应链的主体。那么要调整,未来就必须在科技、应用领域、产业分化和兼并重组上做足功夫。我们必需认清,光伏市场的未来应该由系统集成商来导向。
太阳能产业上游供应链业者经历价格骤跌、巨额亏损和庞大营运成本的考验,现正面临大型整合,预计2013年将有七成企业被淘汰。由单多晶硅生产乃至模板组装等等,全球直接参与太阳能光电面板制造的企业,2012年从500间降至150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