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定于8月30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将谈及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一事。继美国在五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双反”调查作出初裁后,欧盟又吹响了对华贸易战的号角,中国光伏产业接连受到打击,发展已陷入重重困境。默克尔此次访华会对中欧光伏产业之争有何影响,双方是否能化干戈为玉帛,各界对此高度关注。
日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召开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部分国内太阳能发电企业和光伏制造企业负责人,以及可再生能源学会、中科院电工所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机构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实际上,光伏发电成本从3块降到1块钱,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周期直接刺激到了李河君的神经,而三年时间始终在“围观”的汉能,在2009年杀入了光伏市场。
分析认为,太阳能光伏行业长期以来的产能过剩如今碰上市场需求萎靡,而在价格战持续裹挟下,后期去库存化压力或将持续一两年时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天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来自太阳能光伏行业高地江苏省的天合光能(TSL.NYSE)、尚德电力(STP.NYSE)和阿特斯阳光电力联名向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出恳求信,恳请后者尽快向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尽最大努力争取阻止欧盟反倾销立案,以避免太阳能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
目前,我国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在十二五规划中,截至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设置为2100MW,主要的是光伏发电。虽然国家对光伏发电持以乐观态度,但光伏电站的入网问题还是制约光伏业转战国内市场的最大因素。
先是忙着应诉美国“双反”调查,接下来则是要等着欧盟反倾销的宣判,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这个“冬天”似乎冷得有些不同寻常。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今日召开媒体见面会,通报近日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赴欧洲开展中欧光伏行业交流情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在欧洲少数企业提出反倾销诉讼的同时,很多企业也提出反对意见。中方光伏行业商会及企业一致认为,寻求中欧企业间的洽谈与合作是解决此次矛盾的最好途径。
8月27日晚间消息,晶科能源宣布中标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哈密市光伏电站30MW光伏组件合约。
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国际“愁容”环境之下生存愈发艰难,陷入利润下滑、出口市场业绩不佳、资金链严重短缺的三大困局之中。而国内太多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亦是企业纷纷倒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