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全球主要设备厂商在3个月前就到广州,为中国电信FDD LTE试验网的免费搭建测试网络。不过,目前中国电信FDD LTE的试验网测试规模并不大。测试并没有对媒体公布相关情况,还处于秘密测试阶段。
欧美相继双反一扫中国光伏外露的霸气,在中国生产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再也敲不开欧美的大门。对于国内光伏产业而言,这不啻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对于东莞光伏业而言,或许会在国内光伏产业新一轮的洗牌浪潮中受益。因为东莞选择了与其他地区迥异的发展路径,重点瞄准薄膜太阳能领域,避开了晶体硅产品,因此,也避开了国外的“双反”调查。
谢勤益说,台湾面板生产商相当依赖中国大陆,友达有35%的产品销往大陆,奇美电更有高达40%的产品销售到大陆市场。奇美电在大陆电视面板市场的占有率为28%,而友达则为1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表示,国有化并非光伏脱困的理想之路。尽管存在诸多异议,东营光伏还是走上了国有化的道路,据公司宣布的所有权重组计划,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
据悉,智能手机重新排名的座次为,三星名列第一,联想和酷派分列第二与第三,中兴居第四,华为位处第五。
据近段时间的股市数据统计,在香港上市的全球最大的多晶硅料供应商保利协鑫GCL,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股价从1.2港元/股左右上涨到1.6港元/股左右,涨幅接近40%,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江西赛维LDK,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从0.7美元/股左右回升到0.98美元/股,涨幅也是40%左右。资本市场上的个别光伏类股票异动频繁,资本有大幅涌入的迹象。
有人把中国光伏的困境原因归咎于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根本就是中国光伏企业咎由自取。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在政策规划、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也没有国家层面统一的主管部门,这对行业发展形成一定掣肘。
11月8日,中国光伏产业连遭来自美国和欧盟的两记“大棒”,全球光伏贸易战愈演愈烈已不可避免。欧盟目前是中国光伏企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出货量占到中国光伏企业的70%左右。欧盟此举涉及其从中国进口的价值210亿欧元的光伏产品,并制造了全球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
我国电工仪器仪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成本较低,随着产品科技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因此,国内仪器仪表产品逐步受到国际肯定,在竞争中得到了东南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青睐。总体来说仪器仪表未来发展还是很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