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新企业研发出一个新产品往往要花几年的时间,从研发、测试到调研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一旦产品好卖,很快就会面临“被复制”的痛苦。有些小厂简单抄一下,靠几个工程师改动部分技术,然后降低价格,拿到全国去卖,市场却还可以很好。
部分厂商认为,日本电机厂商之所以急于订定规格标准化,是想企图在以低价竞争为强项的中国大陆、韩国厂商蚕食市场前,以规格化建立日本市场的防线。
随着LED照明应用市场逐渐铺开,LED企业间的规模竞争、价格厮杀愈演愈烈,LED照明已然是一片红海。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企业何以取胜?高性价比不只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首要条件,更成为LED企业决胜的法宝。
在LED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蓝宝石衬底厂商缺乏持续驱动力扩充产能,美国新能源设备公司GTAT(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简称“GTAT”)原本寄希望于蓝宝石长晶炉业务来扮靓业绩,现在看来已是毫无希望。
由于2008年NoteBook-mini的背光应用催化,LED行业快速进入各类背光应用领域,并加速LED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同时加速了技术进步和价格的下降。2011年受欧洲经济环境影响,LED各类产品价格更是加速下跌,其价格与传统照明照明产品价格逐渐逼近,加速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预计2013年的LED市场将良好续接。
不管是为了“圈钱”还是扩大品牌影响力,LED企业把希望寄托于上市,初步统计,已有830家拟上市公司排起长龙。一位正筹划公司上市事宜的企业负责人却向记者大吐苦水:“IPO迟迟不开闸,我们的计划投资项目可就要泡汤了。”深陷产能过剩的LED企业正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
东芝于2012年12月14日宣布,开发出了用于LED照明的白色LED芯片“TL1F1系列(1W)”,并将从12月下旬开始以1000万个/月的规模量产。新产品为GaN-on-Si(硅基氮化镓)型LED元件。
今年年底,LED行业的总产值预计将达到2059亿元(2011年总产值为1540亿元),国内上中下游产业链上亿元企业数量已从去年的220家上升至300家,但是整个产业两极分化严重,有些企业实现200%的增长,有些企业却面临淘汰的边缘。
目前,浙江省LED照明产业已形成了包括“外延—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等较为完整的LED产业链,且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标志性的龙头骨干企业。针对这两年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局势,浙江省的LED产业发展正在探索自己的新路。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降低碳强度40%~45%。业内人士分析,以目前浙江省照明行业净资产利润率逾10%的现状,如果LED行业能成功转型,可以带动全省照明产业10万人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为省财政税收等带来可观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