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匝间故障问题分析
2019-12-04 16:36:25 来源:电机技术日参
【哔哥哔特导读】匝间故障的预防应考虑从材料、设计符合性,线圈、绕组制作的工艺性,以及绕组的绝缘处理工艺方面入手,并结合电机的实际运行工况。
春暖花开的季节,朋友约了赏一景点,因景色过于的让人陶醉,Ms.参下定决心,制订每年的旅行计划,享受大自然的美是一种很别致的生活情调。
突然,朋友QQ打来电话,他遇到件棘手事:有位客户投诉,说他的电机莫名其妙过流烧毁了变频器功率模块,要求索赔。
这个电机是他们单位的老产品了,从来没有出现过该问题,QQ总觉着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说不清,特找Ms.参帮忙分析。Ms.参问QQ是不是电磁线有点不靠谱,变频电机对线匝绝缘的好坏极为敏感。QQ闻听,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他的电机并非变频电机,只是被用在了变频器供电场合。
普通电机用作为变频电机,除了低速发热问题外,最致命的缺陷是电磁线匝间绝缘不足以抵抗电源中的高频脉振成份,容易发生匝间短路事故。
线圈匝间绝缘击穿机理
电机线圈通常由很多线匝绕成的,如果绝缘不好的话,叠加在一起的线圈之间会短路,相当于一部分线圈直接被短路掉不起作用了。
匝间短路后,被短路部分的电机绕组处在合成旋转磁场中,感应电势而在短路线匝中产生感应电流或环流,因短路线匝阻抗非常小,感应电流很大而局部过热现象严重,出现严重不对称。
为平衡故障线圈内的环流,未发生短路故障的线圈电流也比以前大了,电机运行中会出现振动加重、电流增大、电流不平,出力相对减小,严重时电小机出现冒烟烧毁。
前述QQ的标准电机变频器供电情况下的异常情况,说明标准电机用作为变频电机风险大,一旦有一个薄弱点匝间绝缘击穿短路,因发热故障点将进一步匝间的范围直至烧毁。
电机匝间短路故障的具体表象
● 被短路的线圈中环流很大(常达正常电流的2—10倍),线圈会严重发热;但该现象难以直接观察到,对于安装测温监测装置的电机,可以直观发现;
● 三相电流不平衡,电动机转矩降低;该问题在电机试验状态可以通过监视数据直观发现,对于电机运行过程有电流监控的情况也比较直观。
● 出现杂音;该类故障出现的杂音比较特别,声音比较沉闷,同时会伴有一种焦糊臭味。
● 短路严重时,电动机不能带负载起动。该情况主要会出现在电机运行状态下。
●普通电机用作为变频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预防及防范措施
匝间故障的预防应考虑从材料、设计符合性,线圈、绕组制作的工艺性,以及绕组的绝缘处理工艺方面入手,并结合电机的实际运行工况。
●电磁线的性能符合性对于匝间故障控制特别关键,电磁线回弹、漆膜连续性、直流电阻和耐电压检测项目检测能比较直观的反映其性能符合性。
●设计环节应结合不同产品对应的制造工艺,从槽满率、端部尺寸控制方面综合评价。
●绝缘处理是电机绕组制造的关键工艺,要通过保证挂漆量和固化效果,预防电动运行过程的振动影响,并保证电机能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除以上因素外,制造过程人为性的绕组损伤,这要从铁芯制造、带绕组铁芯转运、转子穿入定子过程等环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
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当电机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可能重塑行业格局。在追求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亟需一场行业盛会,汇聚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助力企业破局。
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对更高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开发。
与传统伺服系统相比,人形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尺寸和散热要求。本文介绍了GaN(氮化镓)技术在电机驱动器中的各种优势,并展示了GaN如何帮助解决人形机器人中伺服系统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工业 4.0 浪潮奔涌向前,智能制造加速变革的大趋势下,电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 “心脏”,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愈发关键。
泰科电子推出LP 6.2线对板电源连接器;中航光电发布EVH6新一代片式大电流连接器;广濑电机带来世界领先超低薄连接器“FH80”系列。
伺服电机如何凭借高精度控制与高响应速度,成为机器人精准执行复杂动作的核心。而即将举办的电机产业交流会,又将如何推动伺服电机与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