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案例谈电机引接线性能
2019-10-25 16:52:50 来源:电机技术日参
【哔哥哔特导读】经与引线行业的专家人士沟通,导致这批电机引线开裂的发直接原因是引线绝缘层的材料质量问题,缺了一种高抗斯材料。
有一个电机生产企业,职工对于质量的敏感程度比较高,其缘于他们多年来对于质量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电工车间的一个资深技术员和Ms.参讲了一件事,一批新出窑的定子引线全部裂纹,因用户要求使用的JG 500V的专用引线。为了确保后期使用的安全性,他们对该批电机引线进行全部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未裂纹的引线皮也基本处于酥脆的状态,这批电机定子因此全部进行了返工。
经与引线行业的专家人士沟通,导致这批电机引线开裂的发直接原因是引线绝缘层的材料质量问题,缺了一种高抗斯材料。
引线在电机上的应用效果
电机引接线对一台整机而言,材料占比非常小,但其发挥的作用却非常大,有一大部分的电机对地和相间是由于引线导致,但如何解决该问题,可能是不少电机厂家比较头疼的问题。
按照目前电机生产厂家的浸漆工艺,好多厂家已采用了真空压力浸漆,由此而衍生的一个问题是带引线浸漆后定子引线发硬和裂纹的问题。如果带引线浸漆,这个问题浸进入引线有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引线与本引的焊接位置,另一个是引线接端头位置,为此不少的电机厂家采用一种硅橡胶自粘带对两端进行了必要的结扎封闭,见到明显效果。
针对这次JG引线浸烘后绝缘此裂纹事实,对该引线进行了浸漆和不浸漆模拟定子烘干的对比试验,未浸漆的引线绝缘皮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浸漆后的引线绝缘皮变得很脆,稍有弯曲绝缘全部断裂。对于该类问题,引线生产厂家应清楚电机引线要求的特殊性,满足电机引线浸漆工艺的要求。
JB/T 6213.4标准《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和软线 第4部分:连续运行导体最高温度为180℃的软缆的软线》中,明确该电缆应能承受浸漆影响。标准规定,成品电缆经受规定的浸漆试验后,绝缘和护套不应出现正常目测可见的溶胀、开裂或其他损坏,而且其弯曲后的耐电压试验不能被击穿。
电机引接电缆耐浸渍试验
●试样制备
从成品电缆上分别截取长约1米的试样各三根,一端剥去绝缘20mm左右,露出导体,供连接高压用。
●试验步骤
(1)将试样置于规定温度的烘箱中预热24小时,然后从烘箱中取出,在2分钟内将试样浸人室温下的浸渍漆中,历时1小时。从浸渍漆中取出试样,垂直悬挂滴干30分钟,再将试样放入烘箱中进行烘焙,烘箱的烘熔温度和烘熔时间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2)取出试样,待试样冷却后,将试样当中的一段,缓慢地在规定直径的圆棒上弯曲180°。
(3)将经弯曲后成U形的试样的弯曲部分浸于室温下的水中,浸水深度至少100毫米。然后,在导体和水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维持1分钟。
(4)当需方不提出浸渍漆牌号时,应采用双酚A环氧无溶剂浸渍漆,其(20±1)C时漆的粘度为30秒(涂4杯法)。
对于本内容中涉及的试验参数,JB/T6213.1中有具体的规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
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在全球工业4.0与智能制造浪潮下,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而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电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与挑战。
漆包线被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电感器、发电机、电磁铁、线圈等工作场合的绕组线。
当电机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可能重塑行业格局。在追求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亟需一场行业盛会,汇聚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助力企业破局。
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对更高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开发。
与传统伺服系统相比,人形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尺寸和散热要求。本文介绍了GaN(氮化镓)技术在电机驱动器中的各种优势,并展示了GaN如何帮助解决人形机器人中伺服系统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工业 4.0 浪潮奔涌向前,智能制造加速变革的大趋势下,电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 “心脏”,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愈发关键。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