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型电机绕组嵌装的机械化
2019-05-16 11:52:48 来源:电机技术日参
【哔哥哔特导读】小型电机绕组嵌装工艺,长期以来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与电机生产的其他工艺很不协调,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小型电机绕组嵌装工艺,长期以来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与电机生产的其他工艺很不协调,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绕组散装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当前小型电机绕组制造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我国小型电机绕组散装机械化和自动化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自动嵌装设备已陆续进入一些电机生产企业。
小型电机绕组机械散装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Ms.参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些内容。
直接嵌装法
直接法又称直绕法。它是将导线直接绕入铁心槽内,多用于交流转子或直流电枢绕组嵌装。实际应用的转子或电枢绕组散线机床,一般均配有自动计匝、自动跳槽、自动夹紧工件等装置,结构比较复杂。
间接嵌装法
间接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后再散入铁心槽内,多用于定子绕组散装。常用的有拉入法,还有一种是电磁冲击法。
拉入法常用于单层同心式绕组,可一次拉入或分次拉入,槽满率可达到75%左右。散线机动作原理:导指伸入铁心内圆,其作用是相当于把铁心槽口沿轴向延长,每个导指的位置正对着齿,导指数等于齿数。线圈预先挂在导指上,随着推头的前进,线圈边沿导指的护槽边拉入槽内,同时推头上的齿将残留在槽口附近的导线全部压入槽内。导指护槽边间的间隙应等于导线直径的倍数,以免导线入槽时被卡住。槽模紧随着线圈边被推入槽内,将已进入槽口的导线压紧。线圈端部在推头前进到行程时滑出导指,以保持端部排列整齐。
电磁冲击法是利用电容器放电,产生电脉冲,在线圈内产生强大电流和电磁冲击力,将线圈推入定子或转子槽内,线圈端部的喇叭口依靠惯性成型。由于电磁力很大,导线入槽后受压力变形,线圈边被紧紧压缩在槽内,槽满率可达到80%以上。
电磁冲击法嵌线时,待嵌的线圈先套入线圈推进器的槽沟内,推进器布置在定子铁心膛内,槽沟对准定子槽口,形成通道以引导导线嵌入槽内。推进器的下端固定着一个非磁性短路装置(即短路环,用铜或铝制成),当电容器组放电,施加一脉冲电流于待嵌线圈时,推进器铁心中即产生磁通,短路装置感应出强大的涡流及磁通。两个磁通相斥并产生排斥力,将线圈推入定子铁芯槽内。
企业在实现机械嵌装的过程中都 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磨合过程,如果前期处理不当,投入使用后故障率会比较高;与纯粹的手工操作相比,排除了人为性的因素,因设备无法客观地感知一些过程的不适宜性。特别说明的是,机械化生产更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规格比较杂散时不适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
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英飞凌带来紧凑型单通道隔离栅极驱动器;川土微电子发布集成DMOS的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安世半导体推出符合AEC-Q100标准的12通道、40 V高边LED驱动器。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成功举办,聚焦电机驱动、电控方案、伺服控制及机器人应用等热点话题,吸引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企业与技术专家共聚一堂,深入探讨电机行业的创新方向与发展路径。
倒计时1天,电机产业链交流会议程出炉!目前已有超500家企业报名,包括中车株洲电机、方正电机、朗科智能、美的、飞利浦等名企,你确定不来看看?
2025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即将开幕,名企高层将深度解析哪些前沿技术?知名厂商将发布哪些电机驱动与电控新品?
英飞凌推出了新一代高功率密度功率模块OptiMOS™ TDM2454xx;东芝发布了面向车载直流有刷电机的栅极驱动IC TB9103FTG;晶丰明源推出了第二代高集成半桥功率模块LKS1M2500X/LKS1M2300X系列。
2025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提出“将电机行业纳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体系”。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长期被英飞凌、安森美等海外巨头垄断的背景下,国产功率半导体能否借势政策东风突破高端封锁,真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