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哥哔特商务网 |资讯中心 |解决方案 登录 注册 |电子刊 |招聘/求职
您的位置:微电机世界网 >>独家报道 >>新闻

1500亿市场!中国电机企业让美国都发慌

2017-09-19 16:33:11     来源:哔哥哔特商务网     作者:魏倩    

【哔哥哔特导读】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近期燃油车禁售令,欧洲供应商联合会放出“中国威胁论”,称这会让中国获得市场先机。专家指出,外企需注意,国产电机五大“威胁”正在显现,中国电机企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

近期欧亚美各国相继颁布了燃油车禁售令,截至9月初,已有九个国家表示将推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不过,中国却无端躺枪。在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放出“中国威胁论”,称贸然发展电动车会让中国获得市场先机。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这次表明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最强、全球最大纯电动车主战场的国家,已经让外企感到有威胁。那么一直被认为不如洋品牌的国产汽车电机,近年来的发展水平如何?专家指出,国产电机五大“威胁”正在显现,未来有望帮助中国电机实现弯道超车。

“禁燃令”与“中国威胁论”

全球气候变暖,环保问题再度成各国工作重心。据微电机世界网了解,燃油车禁售令开启至今,不完全统计,已有美、英、法、德等九个国家发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计划于2025至2040年起开始禁售行动。

在这场浩浩汤汤的“禁燃”大战中,中国政府也表明立场将加入“禁燃”队伍。

燃油车禁售的言论铺天盖地,不少人认为“禁燃”风暴雷声大雨点小,可操作性不强,也有人预测未来新能源汽车会取代燃油车,占据第一市场。

除了对未来无“燃”化纯电动市场的担忧外,另一种声音引起了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供应商的关注。

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CLEPA)主席瓦瓦索里指出,目前全球电动车电池的生产主要由中、韩及日本主导,贸然发展电动车会让中国获得市场先机。

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纯电动车生产量最高的国家,在今年上半年乘用车产销量达2500万辆,占据全球汽车销量28%,8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环比大增25%,销量达5.4万辆。

CLEPA的“中国威胁论”发出,车展上众多供应商纷纷表示:“欧洲不应该急于抛弃内燃机,而应该发展自己的电池产业。”

国产电机“威胁”显现

对于外媒发起的“威胁论”,作为当事人的中国企业却表示哭笑不得,他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核心技术与研发水平还不能同国外相比,所谓的抢占市场先机实则言过其实。

而在汽车电机方面,国内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从下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际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都没有采用国产电机。

但中国电机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忽视,技术水平的提升速度可能也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日前,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贡俊就表示,国内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丰田Lefe车型为例,电机重量约为60Kg,峰值功率约为80Kw,作为对标产品,国内的技术水平在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除此之外,中国汽车电机将在多个方面迎来新的红利,甚至形成了对洋品牌构成“威胁”的大好局面。

巨大国内需求与政策倾斜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高歌猛进,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增速也非常高。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97亿市场规模,到2020年市场空间将突破190亿元。

汽车电机制造门槛非常高,我国的电机驱动系统与国外驱动机系统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与不足。而贡俊认为,这种差距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在整车的同步发展上。换句话就是,国内电机无法进入汽车制造环节,因此国产汽车电机特别需要机会,通过“以赛代练”来提高自身水平。

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产零部件产品很难进入国际品牌的法眼,因此得不到更好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倾斜和汽车企业的重视,目前中国汽车电机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微电机世界网发现,国产汽车品牌正在大量采用国产电机,这就为国产品牌带来的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及电机供应商情况(数据来源:一览众咨询)

充分竞争 大浪淘沙

据微电机世界网了解,许多传统电机企业纷纷抢先登陆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如江特电机、大洋电机、方正电机、信质电机、正海磁材、尼得科(中纺锐力)、东方电机等,纷纷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阵营。

另外,近年来资本市场密集出现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项目的并购重组案例,其中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天津松正、大洋电机等都是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的佼佼者。大洋电机已经收购了上海电驱动,方正电机也将并购上海海能和德沃仕。国内电机业巨头纷纷收购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上游材料企业,意图通过并购企业的方式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砝码。

还有,由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电机和控制器需要高效匹配,电机、控制器的相互合作并购、产业联盟就越来越频繁,这种趋势势必能够弥补传统电机企业在电机控制等方面的短板。

可见,目前国内电机企业千军万马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导致竞争非常激烈,从乐观的角度来讲,经过这番大浪淘沙的战役,幸存者的技术和市场等能力必将上一个台阶,必将能够与洋品牌决一高下。

技术储备赢得未来

全球来看,德国、日本、韩国的电驱动系统实力强劲。中国电机企业正视这种差距,近年来通过专利等方式进行技术储备。微电机世界网发现,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专利申请总量位于世界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中国电机企业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技术点都在不断提高。

另外,国内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长安汽车、上海中科深江电动、长安新能源、北京理工大学、比亚迪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

国内电机的技术储备将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原材料支持未来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拥有市场、原材料、政策等多方有力因素,中国电机企业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

据统计,目前,永磁同步电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中的使用占比超过90%,成为不折不扣的主流技术。中国、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电机最广泛使用的仍是永磁同步电机。

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基本上都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如丰田公司的Prius,本田公司的CIVIC。因为在日本,供应永磁电机使用的稀土磁铁的公司比较多,同时汽车大多以中低速行驶,因此采用加减速时效率较高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较为适宜。

而我国稀土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这种稀土永磁产业配套基础也是我国汽车电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将有力地支撑中国电机的发展。

合资品牌是隐忧

贡俊表示,中国的电机配套生产能力非常突出,目前本土汽车电机基本是国内生产,而且许多洋品牌汽车电机也逐渐交由中国代工。可见,在生产和正向设计方面,我国与国外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品,而在经验参数修正方面,由于单一产品的规模仍然较小,我国在工艺水平、集成规模上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电机企业众多,但中国企业有个特点就是“不踏实”,很多企业是冲着补贴或者短期利益而来,很少有耐住性子,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细节的企业。因此,有行业专家指出,中国电机企业应对未来的发展阻力有充分的准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戒骄戒躁,方得始终。

另一方面,需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数量不断在扩展。据微电机世界网了解,比亚迪和德国戴姆勒奔驰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大众和江淮汽车成立江淮大众合资公司,浙江吉利与沃尔沃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福特汽车和众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雷诺-日产汽车联盟与东风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合资公司越演越烈将有可能成为国产电机发展的隐忧。据了解,目前国外主要新能源汽车的电机供应商集中在日、韩等国,中外合资将有可能导致中国电机被排除在供应商的选择之外,目前的大好局面就瞬间瓦解。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曾表示:“我不是反对中外合资,我是反对外资企业和地方政府国资合资。因为地方政府不考虑经济利益,这样外企就能够借地方之力打中国企业。”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哔哥哔特资讯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 赞一个(
    0
    )
  • 踩一下(
    0
    )
分享到:
阅读延展
电机 新能源 驱动

微信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广告
  • 广告
  • 广告
广告
Copyright Big-Bit © 1999-2013 All Right Reserved 哔哥哔特资讯 版权所有      未经本网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影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