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当电机控制遇上工业4.0,核心竞争力如何把握?
2015-10-09 16:41:32 来源:eefocus
【哔哥哔特导读】随着工业4.0概念的升温和普及,电机控制作为工业领域的重头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逐渐从欧美转向中国,并且国产化比例逐步提升后,半导体供应商与中国用户之间的距离一下就被拉近了,采购和供货模式也发生了直接的改变。
随着工业4.0概念的升温和普及,电机控制作为工业领域的重头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逐渐从欧美转向中国,并且国产化比例逐步提升后,半导体供应商与中国用户之间的距离一下就被拉近了,采购和供货模式也发生了直接的改变。同时由于整体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ADI在2014年将中国从亚洲市场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重点区域。
机会就在政策之后
ADI公司亚太区电机与电源控制行业市场部经理于常涛表示,在整个工业4.0需求带来的宏观增长下,ADI在电机控制和电源控制领域的增长趋势非常茁壮,预计在2020年之前可以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
ADI公司亚太区电机与电源控制行业市场部经理于常涛
于常涛解释说,ADI有信心在电机和电源控制领域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的背后有三个客观趋势,即节能、效率、互联互通性。据统计,电机部分占全球能源消耗占比高达40%,中国可能更高,所以工业4.0进程中,除了电机本身效率提升之外,通过先进的电机控制节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产品的生产效率需要工厂自动化、机器换人等措施来提升,同时研发周期的缩短,也在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可以肯定的是,当人们都在讨论工业4.0时,中国其实正处于工业3.0的初级阶段,距离工业4.0还很远。即便是在日本,也只是处在工业3.0的后期阶段。而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领的出台,带来的机会无疑是ADI在中国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于常涛强调说。
当中国制造遇上电机控制
在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定义了十大重点应用领域,其中就首先提到了CNC(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它们都是以伺服控制为基础高端系统及级应用。
CNC(数控机床)解决方案
于常涛介绍说,伴随着这项政策,国家已经重点扶持了一些代表性的自动化企业,特别在机器人方面,国家在规划中指出希望在2025年实现45%甚至更高的国产化比例。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交流伺服市场,日系品牌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欧系和台系分别占据了20%和10%,所以国内自主品牌只剩下不到20%的份额。于常涛认为,当前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无论是CNC还是机器人,都离不开最核心的电机控制,ADI的机会就是在这巨大的需求下应运而生。
伺服控制系统
于常涛进一步解释说,电机控制主要分成变频、驱动器和伺服这几大类,而无论是CNC还是机器人都需要用到伺服控制系统,所以ADI的核心机会就是在伺服控制。其中,交流伺服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性能和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ADI的重中之重是在交流伺服市场。
ADI针对伺服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伺服控制这一重点市场,ADI的策略是提供完整的信号链产品以及系统方案的推广。而对于系统集成商,ADI则会借助资深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力量,建立起完整的软硬件生态系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
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工业4.0时代下,菲尼克斯以185mm²分线端子重构空间效率,罗森伯格借新接口标准拓展工业以太网边界,史陶比尔10kV插座重塑高压安全连接,三箭齐发革新工业连接标准。
在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浪潮下,连接器作为设备系统的"神经节点",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体架构的可靠性与效率。
在泰科、浩亭垄断的高端智能工业市场,这家连接器企业以IP69K密封技术、100Gbps传输速率破局,斩获湾区及深圳双认证,用“高密度突破”改写工业连接规则。
在全球工业4.0与智能制造浪潮下,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而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电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工业 4.0 浪潮奔涌向前,智能制造加速变革的大趋势下,电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 “心脏”,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愈发关键。
Brad M12 电源 L-Code连接器系统符合 PROFIBUS 标准和 PROFINET 系统专用的 PROFINET 国际 (PI) 标准,可提供工业 4.0 电力推进设备所需的电力,而且外形紧凑,性能可靠。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